近日,人民日报发表《社交电商需放眼长远》的评论,文章充分肯定了社交电商在市场中发挥的积极作用,同时也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社交电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顽疾,并呼吁社交电商平台要认真审视这些问题,在反思中推动行业发展。
正如人民日报评论中所说,传统电商以“货”为纽带,以网络平台为经营渠道,而社交电商则是以“人”为纽带,以人际关系网络为渠道进行商品交易或提供服务。作为从传统电商中延伸出来的一种新模式,社交电商的出现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。
从政策层面来看,国家一直在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精神;从行业层面来看,拼多多和云集等企业一路披襟斩棘后的成功上市,不仅在资本市场上连续创造神话,也让社交电商的概念获得外界认可;再从用户层面来看,与其他创业方式动辄需要几万十几万甚至更多资金投入不同,社交电商从业者一般只需极少的投入便能实现就业和创业。
多方面的利好因素推动社交电商迅速崛起,也让其具备的优势愈发明显。与传统电商相比,社交电商有着前者难以企及的优势,如用户无需再为电商平台上需要“万里挑一”而苦恼,还可以从亲人朋友的推荐中享受低价购买自己需要的商品,也不用担心错过促销活动。
社交电商的便利性和实惠性让其在巨头的夹击下快速成长,但与在行业内深耕了数年的传统电商相比,社交电商在产品品质及发展模式等方面的经验仍有欠缺。碍于熟人面子购买一些不需要的产品、商品出现质量问题后投诉无门、拉新用户赚取佣金模式被质疑形似传销等等。种种不和谐的声音,让社交电商发展的步子略显沉重。
为了不断适应社会前进的步伐,社交电商也在发展中不断进行自我调整,包括发展模式和平台经营内容等。据了解,社交电商从诞生之初到现在,在至少经历了两次升级后,形成了三种不同的发展模式。第一次是从最初的拼购型升级为社交+电商型,第二次是从社交+电商型向S2B2C模式下的技术服务平台升级。
既然能从巨头林立的电商行业中闯出一条路来,就证明社交电商是极具生命力的事物,也是顺应时代潮流的产物。在迎着风口大踏步前进的同时,如何平衡好发展规模和服务质量之间的矛盾,不浪费用户的信任,不断提升消费体验,值得各社交电商平台认真反思,毕竟在风云变幻的市场中,只有放眼长远,才有机会成为笑到最后的人。
文章来源:西部经济网